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李兆基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2025年3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香港恒基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主席。被称为“香港股神”和”香港地产大亨“。

词条类别

企业人物

中文名

李兆基

外文名

Lee Shau Kee

别 名

四叔 、亚洲股神 、香港巴菲特

国籍

中国

籍贯

广东佛山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20日

去世日期

2025年3月17日

出生地

广东佛山

民族

汉族

特点标签

2024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3

职业

慈善家、实业家

职位

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

所获奖项

1993年获《亚洲周刊》企业家成就奖 1997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为当时世界十大富豪之四 2004年获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2007年获大紫荆勋章 2021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 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 2024胡润百富榜

配偶

刘惠娟(前妻,1958年—1985年)

子女

李家杰(儿子)、李家诚(儿子)、李佩雯(女儿)

兄弟姐妹

李兆麟(哥哥)、李兆楠(兄弟)

目录

    简介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2025年3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香港恒基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主席。被称为“香港股神”和”香港地产大亨“。

    李兆基李兆基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8人合股成立永业公司。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1975年,李兆基创立了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以物业换取永泰建业公司1900万新股,掌握了永泰42.9%股权。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与此同时,李兆基还先后收购了中华煤气、香港小轮以及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控股权。2004年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开始进军投资行业,并斥资购买大量在港上市的内地中央企业股票。2011年开始李兆基陆续辞任33家旗下子公司董事职位,开始隐退。2015年7月1日,李兆基交棒于小儿子李家诚,并安排两位重臣李宁及欧肇基辅助。2019年3月20日正式宣布退休。2025年3月17日,李兆基去世,终年97岁。

          李兆基曾获香港城市大学等多间本地及海外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和荣誉院士等荣衔。1997年,李兆基以147亿美元的身价位列全球富豪榜第4位,成为亚洲首富。2008年3月,他同时获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三大内地顶尖学府颁授的多个荣衔,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誉。李兆基的内地及香港公共服务经验丰富且贡献良多,于2007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对社会的重大贡献。2021年4月,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李兆基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7名。2024年10月29日,2024胡润百富榜正式发布,李兆基家族位列中国富豪第9位。

    早年经历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李兆基7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耳濡目染。小学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由养成工干起。时局动荡,令他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还是金元券等都会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一夜之间变为废纸。唯有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12岁时,李兆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

    商业经历

    创业初期

          1948年,李兆基跟随父亲来到香港。当时,在文咸东街云集了二三十间金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因其早年跟随父亲做过银庄生意,故而李兆基顺理成章的融入了香港金银行业。他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买卖外汇和黄金(资讯,行情),经营的金银生意颇有成绩,受到了不少同行关注。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李兆基对香港营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意识到当时香港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开始转型从事五金行业及进出口贸易。在各项生意中,不但积累了资本,更是开拓了商业网络与人脉资本。

          1958年10月29日,李兆基同郭得胜和冯景禧,还有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等人。合股成立了永业有限公司。由于郭得胜年纪较长,占股最多,加上不少股东是郭得胜招来的亲友或生意拍档,因此郭氏在公司内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并担任了董事兼总经理一职。

    投资地产

          1963年1月17日,李兆基、郭得胜、和冯景禧三人另起炉灶,注册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鸿基初期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职员,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投资100万元)。由于新鸿基在短时间内急速崛起,引来四方关注,有人评价三人一起拍档,各展所长,配合得宜,因此将他们称为“三剑侠”。

          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社会经济迎来低潮,冯景禧移居加拿大。李兆基和郭得胜则因坚信香港具有独特优势一直坚持留港。在局势不稳,不少投资者减价售地离去的情况下趁机搜购廉价地皮。经济低潮期过后新鸿基企业迅速反弹,截至1971年,由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地盘或楼宇,已多达23个。1969年,冯景禧回归香港新鸿基旧巢。

          20世纪70年代,趁着香港股票市场由垄断走向开放,在1972年“三剑侠”一致决定将新鸿基企业上市,并易名新鸿基地产,藉以吸纳公众资本支持地产业务。新鸿基地产上市后,利用了股票市场这个现代金融制度的“利器”,通过发行新股、配股或供股等不同手法或机制,在有需要的时刻筹集资金,令公司的规模及资产迅速地扩大起来。

    分道扬镳

          新鸿基企业上市之后,“三剑侠”的合作模式开始出现重大转变。香港股市开放,冯景禧立刻注意到股市迅速开放所带来的无限商机,因而先人一步地创立了新鸿基证券公司,直接参与股票买卖,并且开始减少其在新鸿基地产的股份。在地产发展及投资上另有见解的李兆基,也决定减少新鸿基地产的持股量,套回资金,自立门户。

          1972年,趁着新鸿基企业上市之际,三人决定分道扬镳[biāo],按各自兴趣发展各自的事业三人在“分手”之后继续保持着良好及紧密的联系,例如李兆基至今仍是新鸿基地产的董事和战略投资者,仍然是合作伙伴,因而令人觉得这次自然而然的“分家”,有如大家族中兄弟分家一样,虽然门户自立,但关系仍然相当良好。

          1972年9月12日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李兆基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与胡宝星等组建了永泰建业公司。永泰建业公司成立之初,正是香港股市的大跃进时期,李兆基将公司每股元钱的股票溢价至元上市,套回了大量现金。

    恒基出世

          1973年7月10日,李兆基注册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全心全力发展地产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地产买卖、发展计划、楼宇租售、图则设计、建筑营造、旧楼重建、物业交换等。恒基兆业并持有永泰股份百分之五十以上,成为其控股公司。

          同年,香港股票市场刚由垄断走向开放不久,“石油危机”的到来又让外向型经济的香港深受打击。李兆基便趁土地价格低迷时期择优吸纳地皮。并且从原来吸纳廉价地皮转而将目光投向新界,尤其开始悄悄地收购新界原居民手中的“LetterB”。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兆基开始买下黄金地带的旧楼,在旧地盖新楼。由于单独收购一个小物业(如一个住户)并不能支持一个地产项目的发展计划,所以恒基兆业通过向某个目标地盘上的多个业主收购物业,凑零为整,得来土地。为了收到旧楼,他布下天罗地网,除面向本港外,还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找楼买,几十年来,并楼无数。

          1975年李兆基牵头发展沙田第一城。他以时价2000万元的价格,联手郭得胜、李嘉诚和郑裕彤合资,取得了发展权。整个项目分为七期发展,主要兴建53座楼高27~34层的楼宇。第一期于1981年落成,并分阶段发售,项目历时6年。若以最后一期到1988年落成为止计算,项目历时13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地产业的纪录。

          20世纪80年代,李兆基将目光瞄准大陆市场,他首先投资参与了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的项目,之后又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与此同时,李兆基还启动了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他看中了拥有不少地皮资产、但业绩表现却不佳的中华煤气与油蔴地小轮(日后更名为香港小轮),趁其股价下滑时逐步吸纳。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适逢这两家公司都遇到了内外挑战的危机,原大股东向李兆基求助,李兆基趁机跃升为单一大股东,进而掌控这两家公司。

          1981年,李兆基把中华煤气和油蔴[má]地小轮控股权注入恒基兆业有限公司,然后又将地产业务分拆出来,成立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同时李兆基趁着股市牛市和地产高潮,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上市,集得了资金10亿港元,充实了资金实力,从而在紧接而来的股市、地产低潮中平稳地度过了不景气一关。

          1985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斥资6亿港元,向母公司恒基兆业及李兆基本人购入永泰建业股票,通过这次收购,使恒基地产增加了永泰的36个地盘,拥有近900万平方英尺楼面面积的发展土地,土地储备扩大了23%。

          1988年,李兆基进行了一项公司重组的工作,将永泰建业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中华煤气和油蔴地小轮控股权置于“恒发”旗下。而“恒发”的业务日后更多集中于百货零售及酒店旅游等,与母公司“恒地”集中于地产买卖、建筑营造、财务按揭及信托管理作出分工V

          1993年,李兆基从杨志云家族手中接下了美丽华集团。获得了美丽华酒店和物业地皮、美丽华大厦物业和地皮,以及中国内地不同投资项目的权益,包括蛇口南海酒店、广州广发花园、上海虹桥美丽华花园等。

    亚洲股神

          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的高达500亿港元的投资。之后,他斥巨资大量购买在港上市的内地中央企业股票,其中包括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电力、中国石油等。在三年间,将500亿港元变成1700亿港元,被称为“亚洲股神”。

          2006年中国银行在港上市时,李兆基继续购入13.14亿股(约4.97亿美金),力挺中国银行。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李兆基花10亿港元认购了新股。2014年,碧桂园遭遇瓶颈,急需改善负债结构、提升机构评级,李兆基旗下公司再次认购碧桂园2.5亿美元。2007年以后,李兆基的投资接连失利。2008年兆基财经的市值由最高峰的2000亿元,一年蒸发1000亿元,至2009年时已蒸发六成。2013年,李兆基还在二级市场斥资4亿港元购入了旭辉控股4%的股权。2019年,李兆基以30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二位。

    宣布退休

          李兆基从2011年起辞任33家旗下子公司董事职位。直至2019年正式宣布退休,前后耗时八年之久。2019年9月10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李兆基退任恒基地产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职务,将公司交到李家杰与李家诚手中。同日,李兆基也宣布退任新鸿基地产的董事局副主席,但仍继续留任了恒基地产执行董事和新鸿基地产非执行董事的职务。2024年10月29日,2024胡润百富榜正式发布,李兆基家族以1750亿元位列中国富豪第9位。

    人物去世

          2025年3月17日,李兆基去世,终年97岁。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李兆基辞世表示哀悼,李家超称“李兆基博士是杰出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对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贡献良多。”

    经商理念

    深思熟虑,谨慎行事

          李兆基认为,想吃房地产这碗饭,鉴别力和预见力特别重要。不要“一哄而上”,遇事要先看个清楚,讨个明白,要明辨高低,暗辨盈亏,总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稳字当头

          李兆基的经营策略以稳健见长,认为“经营与地产,不稳当就会被淘汰”。总结纵横商场几十年来的心得,这位卓越的企业家借用《大学》里的五句格言加以概括“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他的体会,无论用之于赌博还做生意,都无往不利。

    电脑、望远镜、海绵

          李兆基的侄女李炜裳形容李兆基是“电脑、望远镜、海绵”。她说李兆基重视数据分析,会耐心听取下属的分析建议,再做商业决定,而且他处理数据的速度快捷,“他的口算像电脑一样快”。成功之道的第二因素是高瞻远瞩,拓展业务,李兆基着重未来一年的前景,而非短期的市场变化,能“像望远镜一样,看的广阔长远”。第三是凡事亲力亲为,比如恒基数码科技上市前,他曾两次出访硅谷,探讨科技发展前景。因为他真心喜欢工作,关注每一细节,能联合不同专才共事,并能像海绵一样从同事中吸取新的知识,使头脑保持敏锐的活力。

    座右铭

          李兆基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说“要成功就一定要勤奋,更要头脑灵活,有眼光,培养出先知先觉的能力,比别人先行一步”。在恒基创业之初,他占尽先机以低价大量购进物业建立土地储存,就是他这种经营理念的典范之作。

    经商格言

          “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意思是,当生意规模细小时,由于借贷不多,就算利息高亦能负担,反而工资成本沉重则较难承受;但生意规模大时,借贷必多,若利息高企,积累开支必重,反而比工资成本更难负担。

    社会活动

    教育事业

    香港教育

          2000年,李兆基捐款港币七百五十万元兴建香港青年协会李兆基小学。

          2003年正值香港经济低潮,李兆基向香港理工大学捐款港币四千五百万元,用作发展教育之用。大学为表谢意,2006年将新落成的多用途大楼,命名为“李兆基楼”。

          2005年,李兆基捐款港币二千五百万元兴建香港兆基创意书院。

          2005年,李兆基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港币三千三百万元,支持科大的发展。为答谢李兆基的慷慨解囊,科大将校园内的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

          2005年至2006年,李兆基向香港中文大学捐款港币五千万元,支持中大发展卓越的学科,以及成立"李兆基教育基金"奖学金,支援贫苦学生及资助学生。香港中文大学为答谢李兆基,于2010年将新建的教学大楼命名为“李兆基楼”。

          2006年,李兆基向香港城市大学捐款港币一千万元,城大将新落成的学生宿舍命名为“李兆基堂”,以感谢李兆基对大学的捐献及支持。

          2007年,李兆基向香港公开大学捐款港币五千万元,支持公开大学的校园发展。

          2007年,李兆基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港币四亿元予该校发展新校园,科大将之命名为“李兆基校园”。

          2007年,李兆基向香港大学捐款港币5亿元,助其稳夺港府2.5亿配对拨款。当中二亿五千万元用作校园发展,另外二亿五千万元用作成立李兆基奖学基金,以促进大学未来的发展计划,大学为表谢意,将百周年校园内的会议中心命名为“李兆基会议中心”。

          2018年李永基向香港城市大学捐款港币一亿二千万元,支持大学长远策略发展,包括设立冠名讲座教授席及奖学金,以促进学术发展及学生学业成就。

          2018年,李兆基向香港大学捐款港币一亿五千万元,支持香港大学成立智慧科学研究院。

          2018年,李兆基捐款港币一亿元,支持香港恒生大学长远策略发展。

    内地教育

          1978年,李兆基与邑贤郑裕彤先生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并在该校设立维修基金。

          1994年,李兆基与郑裕彤各出资8000万人民币兴建两所高级中学:“顺德李兆基中学”和“顺德郑裕彤中学”。

          2008年,李兆基向复旦大学捐款人民币一亿元,以提升校园设施与学习环境,该捐款为复旦大学历来接受的最大笔社会捐赠之一。复旦大学为答谢李兆基之捐助,将新建成之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

          2009年李兆基向北京大学捐款人民币一亿元,当中一亿元用于兴建李兆基人文学苑,八千万元设立李兆基讲座教授基金,获得该基金资助之教授将命名为"李兆基讲座教授”,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到北京大学任教,以及二千万元用于设立公共教室李兆基楼的维修营运基金。

          2009年至2011年,李兆基向清华大学合共捐款人民币三亿元。为感谢李兆基的善举,清华大学特别于大楼内开设李兆基贡献纪念馆,馆内展示了李兆基的慈善理念及其多年来在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

    海外教育

          1979年,李兆基创立牛津大学"李兆基奖学金”,每年由香港直接推荐二至四名香港尖子负笈[jí]牛津大学。

          1991年,李兆基与郑裕彤合共捐赠六百万美元(约港币四千六百八十万元),资助”耶鲁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计划”。

          2007年,李兆基博士捐款一百万美元予美国史丹福大学,设立“李兆基学士奖学金”。奖学金为国际学生,特别是华裔及亚裔学生提供财政资助,让他们得到公平入学的机会,培养国际化视野,亦为该校培育不少领袖人才。

    人才培训

          1982年,李兆基联同多位好友创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为国家培训人才,先后资助、主办及协办的教育项目超过七百五十个,培训了逾七万八千人,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2006年12月29日,李兆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温暖工程”捐资3.3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内地中西部地区培训转移一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培训一万名乡村医生。

          2012年至2018年,李兆基捐款人民币一亿二千万元,资助逾一千五百名大学校长及书记到海外著名大学研修涉及大学近四百九十七间,覆盖学生总数逾九百一十四万人。

          2019年起,李兆基全额赞助香港桂冠论坛。论坛会邀请邵逸夫奖各届得奖人出席,包括在天文学、生命科学、医学及数学科学方面,取得突破成就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论坛会安排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参加为期一周的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对谈会、工作坊,并会有机会让他们与邵逸夫奖得奖人交流。

    赈灾建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李兆基先于5月14日捐款1000万元港币,后于5月19日由私人基金会捐款1亿元港,当中八千万捐款用于重建“广元市中心医院”大楼,服务三省共六百万人口。6月初又同恒基集团上下共捐款4.6亿元港币,前后累计近6亿元港币。

          2023年8月10日,李兆基基金通过香港中联办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2000万元人民币,支援京津冀及东北地区防汛抢险及赈灾工作。

    医疗事业

          1980年,李兆基与郑裕彤一起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

          1995年,李兆基创办仁安医院。该医院是香港首家开设急症门诊之私家医院。2006年又斥资港币两亿一千万元进行扩建,新增四层楼层,增加病床一百一十张。现时,仁安医院已成为一间拥有超过三百个床位、国际知名的全科医院。

          2007年至2012年五年间,李兆基向中华海外联谊会捐赠人民币五千零五十万元。优先考虑老、少、边、穷的地区,其中包括贵州、山西、湖南、新疆等十七个省市的农村。建造一千所海联卫生室,进一步改善农村落后地区的卫生条件。又于2014年另外捐款人民币五千万元,于五年内修建额外一千所海联卫生室。

          新冠疫情期间,李兆基累计捐款约港币一亿五千万元的抗疫物资和现金资助。无偿借出四幅土地,合共占地125万呎,用作兴建小区隔离设施及临时货物接驳场。全额资助香港大部分海陆公共交通工具喷涂纳米光触媒长效消毒剂。捐赠口罩、手提电脑、中药冲剂及保健物资,又资助疫苗研发工作。

    社会扶助

          2008年,李兆基捐款港币一亿元,资助兴建水立方,2008年至2009年间分别赞助香港奥运马术比赛及东亚运动会。

          2009年,李兆基捐款人民币一千四百万元,在宁夏建造集雨水窖及集水场。与中国水利部及清华大学的专家合作,在宁夏建造集雨水窖及集水场,帮助西部农牧民解决用水困难的问题,助他们解决生计和脱贫。

          2013年8月13日,李兆基先生向广东省儿童福利会捐款300万元,用于救助茂名市、湛江市和云浮市的1000名孤儿。

          2013年李兆基捐出屯门蓝地10万呎土地予博爱医院,兴建全港最大的长者护养及护理院舍。预计2024年落成后,可提供一千四百零三十三个长者宿位。

          李兆基基金于2018年捐款设立恒基精英运动员嘉许计划,至今已为香港运动员提供近港币3900万元的现金奖励。嘉许计划涵盖多个大型综合运动会,包括2018年及2022年亚运会及亚残运、东京2020奥运会、东京2020残疾人奥运会及2021年全国运动会等。

    个人生活

    婚姻

          李兆基与刘惠娟于1959年成婚,婚后生下三女两子。15年里,刘惠娟一直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但是恒基兆业独立门户之后,她开始参与经营管理,与李兆基的意见分歧导致夫妻不和最终离婚。

    家庭成员

    李兆基家族

    人物关系​​姓名
    ​李兆基父亲​李介甫
    ​李兆基母亲​陈鸾凤
    ​李兆基前妻​刘惠娟
    ​李兆基与刘惠娟之女李佩雯、​李佩玲、李佩仪
    ​李兆基与刘惠娟之子​李家杰、李家诚
    ​李兆基孙子,李家杰之子​李智信、李智仁、李智勇
    ​李兆基孙女,李家诚与徐子淇之女​李晞彤、李晞儿
    ​李兆基孙子,李家诚与徐子淇之子​李俊熹、李建熹

    家业继承

          李兆基将家族的产业分为两部分。由李家杰负责内地业务,李家诚负责香港业务。在2019年5月28日,91岁高龄的李兆基最后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恒基地产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在股东纪念册里,李兆基写道:“集团业务稳健,两位接任之联席主席家杰与家诚,既已独当一面,兼且合作无间,本人深信于他俩领导之下,必能带领集团承先启后,续创高峰。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