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张汝京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张汝京(英文名:Richard Chang),194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后毕业于台湾大学,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中芯国际创始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半导体材料创研中心执行顾问。

词条类别

企业人物

中文名

张汝京

外文名

Richard Chang

国 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948年

出生地

江苏省南京市

性 别

毕业院校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最高学历

研究生

专业

电子工程

就职单位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

职业

企业家

职位

执行董事

从事领域

半导体

代表作品

半导体产业背后的故事、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第2版)

主要成就

2000年创立中芯国际 白玉兰纪念奖 2004-2005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

目录

     简介

          张汝京(英文名:Richard Chang),194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后毕业于台湾大学,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中芯国际创始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半导体材料创研中心执行顾问。

    张汝京张汝京

          张汝京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被业界誉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之父。他曾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期间他成功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了10个工厂的技术开发及IC运作,对IC企业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7年,张汝京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回到中国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2000年,台积电并购世大半导体。此后张汝京回到中国大陆,先后创办了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芯恩(青岛)这三家公司。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新昇半导体是中国第一家300mm大硅片企业;芯恩集成是中国第一家CIDM模式的企业。2022年,张汝京离开芯恩,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

          2023年8月4日,达拉斯浸信会大学(DBU)授予张汝京荣誉人文博士头衔。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张汝京(英文名:Richard Chang),194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岁多随父母迁居中国台湾。1970年,张汝京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1974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工程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工作。

          张汝京在德州仪器期间收获颇大,他的顶头上司是大名鼎鼎的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张汝京在基尔比手下实验室工作了四年。之后张汝京在邵子凡博士的支持和提携下,成功主持了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国台湾地区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对IC企业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长为业内公认的芯片界“建厂大师”。

    创业经历

          根据德州仪器规定,已经工作满20年的张汝京选择提前退休。1997年11月,他先在无锡的华晶上华参与了6英寸晶圆厂的改建,后因为投资方希望他们先在台湾设厂,时机成熟再到内地。在此安排下,张汝京于1998年2月回到了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的总经理。那时,他也已经提出在大陆投资的明确计划,计划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台湾,之后的第三厂到第十厂在大陆投资建造。

          2000年,世大半导体实现盈利,并成为中国台湾第三大半导体制造企业。由于世大半导体的出色业绩以及联电的合并扩大,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出资50亿美元,收购世大半导体。台积电收购世大半导体后,并不能兑现到大陆建厂的承诺。张汝京遂放弃台积电的股票,带着“中”国技术第一“芯”片代工厂的梦想来到了上海。

    创办中芯国际

          2000年4月,张汝京在上海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亲自带张汝京考察了浦东后,中芯国际的选址定在了浦东张江。随后张汝京在浦东张江园区创立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大约有300多名半导体工程师随其北上,其中不少是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为避免重蹈世大半导体的覆辙,张汝京在中芯成立之初便对资本留了一手。初到上海,他便一举将上海实业、高盛、华登国际、汉鼎亚太和祥峰投资等16家著名投资商纳入中芯,而且有意的将股权分散。[9]张汝京依靠自身人脉,大批量购入低价的二手设备,迅速为中芯建立了3条8寸晶圆生产线,赶在产业复苏前将产能准备做到完全充分,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

          随着中芯版图由上海扩及北京、天津、成都、武汉以至深圳,不到10年时间内,中芯国际高速发展,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全球第三的芯片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拥有4座8寸厂、3座12寸厂,并受托运营成都和武汉的12寸厂,2008年开工建设深圳8寸厂。2004年,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

          2009年11月4日,中芯国际在台积电提起的美国加州诉讼案中败诉。10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与台积电和解,需要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以及中芯国际总股本10%的股份。为此,张汝京辞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创办新昇半导体

          2009年,从中芯国际离职的张汝京已经61岁。张汝京遵守台积电提出的协议,没有从事芯片相关工作。而是正式进入LED研发制造及LED相关应用产品领域。

          2014年,66岁的张汝京创办了新昇半导体,开启300毫米大硅片(12英寸硅片)研发及量产的新征程,此举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弥补了硅材料这一重要短板。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内,已经在国内投资了4家LED企业,涵盖LED上游衬底材料、芯片和下游照明应用领域,投资金额超过35亿元。2017-2018年,新昇半导体顺利通过客户40nm-28nm大硅片的认证。此后,张汝京又将新昇半导体交给了硅产业集团继续经营管理,自己则投入下一段创业。

    创办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2018年5月18日,70岁的张汝京创办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是他继世大半导体、中芯国际、LED研发制造领域、上海新昇之后的第五次创业。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该项目可以实现高端数模混合以及特殊工艺的8英寸以及12英寸芯片、中国国内先进光掩膜版等集成电路产品的量产,将打造成与国外先进IDM同等规模的中国先进的垂直整合芯片厂。

          2021年3月,芯恩宣布8英寸芯片将在年内实现量产。8月,芯恩半导体在青岛完成誓师大会。会上正式宣布8英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器件,良率达90%以上,光罩厂也于同期完成了产品交付。在誓师大会上,张汝京告诉全体员工:“大家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决心,用更有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心态,一定把项目做成功,为中国半导体做出贡献。”

    加入积塔半导体

          2022年5月,张汝京从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离职,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这次70多岁的张汝京没有再次创业,或许是因为已经有了更多的半导体人和创企,投身于国产半导体的发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9月,张汝京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2专项”)的核心工程—“40-28纳米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项目,从事高端大硅片的研发、制造与行销。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20年,成功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10个集成电路工厂的技术开发及运营。 

    教育成就

    培养理念

          在管理公司和栽培员工方面,张汝京认为有五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让员工在工作上有成就感(Achievement)。即当员工发现参与研发、制造、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科技、工业、家电、通讯上,会让员工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其次,提供员工有不断学习的机会(Opportunity to learn),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做”学相长。第三,提供员工不断升迁(Promotion)的机会,让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教导他们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第四,给予员工完整的报酬、福利与回报机制(Total Compensation),包括薪资、股票、分红、奖金及福利、住宅、子女受到平等和高品质的教育的机会,以及培训、在职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五,提供员工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Pleasant working environment),这不单单是指办公室、建筑环境等,更重要的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以及团队之间有良好的默契,和谐、和睦的工作氛围。 

    人才培养

          张汝京担任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时给本科生上课。

    个人生活

          张汝京的父亲张锡纶毕业于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的一家炼钢厂工作。抗战爆发后,父亲张锡纶随着上海工业的西迁到了重庆,其所工作的炼钢厂则被编入了兵工厂。战火中,张锡纶先生指挥炼钢,刘佩金女士(张汝京的母亲)钻研火药,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抗战物资。抗战胜利时,张锡纶已成为著名的炼钢专家,与刘佩金女士在南京安家、成婚、生子。张锡纶的大儿子张汝翼后来曾参与了无锡华晶上华的建设,而张汝京则是张锡纶的第二个儿子,于1948年出生。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张锡纶带着张汝京等家人启程前往台湾高雄。

          在中芯国际建设过程中,张汝京带着妻子和儿子迁往上海定居,张汝京的母亲刘佩金也前往上海(此时张锡纶已经仙逝)。张汝京的母亲刘佩金女士以教书为业,直到近70岁。刘佩金一直给孩子们以《史记》等中国文化的教育,而张汝京也在父母的熏陶下种下了刻骨铭心的中国心。

    社会活动

          1995年,张汝京受邵子凡之托,时隔46年后回到祖国大陆作演讲。此次大陆之行中,张汝京了解到贵州地区的贫困学生状况后,便于1996年在贵州正安县的碧峰乡捐赠了平生的第一个希望小学,此后渐而在在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地捐赠兴建了约20所希望小学。

    人物评价

          张汝京在大陆奋斗的20年,可谓是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大陆半导体大跨步发展的20年。除了为祖国晶圆代、大硅片、CIDM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之外,张汝京还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培养了诸多人才,现在大陆半导体领域诸多企业的CEO、CTO、COO等高管,都来自于他带领的团队。(电子工程世界 评)

          张汝京从世大半导体离开,是因为无法在大陆建厂。从中芯国际离开,是为了中芯国际发展更好。从新昇半导体离开,则是完成了国产大硅片的突破任务,为了更加专注地建设顶尖半导体厂。(新浪财经 评)[9]

          在半导体产业沉浮了42年,5次“再就业”,张汝京的每一次“从头再来”,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一次,张汝京的“从头再来”,照样是敢为人先,即便年逾70岁,却依旧精神矍[jué]铄,而这也更像是为了给自己的半导体职业生涯做最后一次交代。(界面新闻 评)

          张汝京的传奇,注定与他的拳拳报国心相互印证。(青岛日报 评)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