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蔡李佛拳
本词条由 钟大叔 编辑发布

蔡李佛拳,是中国拳术的最大流派之一,盛行于岭南地区。创始人陈享,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汇集蔡家拳、李家拳、陈家拳等多家掌法、腿法、拳术之所长,创立出蔡李佛拳,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蔡李佛拳,“蔡”指蔡福,“李”指李友山,“佛”既代表陈远护,也表示三位师傅均为佛家弟子,因此取名蔡李佛拳,也表达了对三位恩师的栽培之恩。

词条类别

其他文化

中文名

蔡李佛拳

起源时间

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

起源地

古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

流行地

岭南地区

目录

     简介

    蔡李佛拳,是中国拳术的最大流派之一,盛行于岭南地区。创始人陈享,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汇集蔡家拳、李家拳、陈家拳等多
    蔡李佛拳蔡李佛拳
    家掌法、腿法、拳术之所长,创立出蔡李佛拳,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蔡李佛拳,“蔡”指蔡福,“李”指李友山,“佛”既代表陈远护,也表示三位师傅均为佛家弟子,因此取名蔡李佛拳,也表达了对三位恩师的栽培之恩。

    蔡李佛拳套路中,共包含39套拳术套路,54套对拆套路,22套桩法和9套狮艺套路。十大技艺主要为穿、拿、挂、捎、插、抛、报、标、顶、撞。其特点为步法灵活稳健,动作舒展大方,相比较于南派拳法更为灵活,腿法凌厉,手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开弓,讲究攻防技法配合,发声与动作相配合,聚力吸气,助力呼气,发声助威。

    蔡李佛拳以佛山鸿胜纪念馆为中心,分布地区包括佛山、江门、肇庆、广州、等地区,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50多个国家,学员数量超过1000万。2008年6月蔡李佛拳入选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和2012年,鸿胜馆蔡李佛拳分别获批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李佛拳现已成为国际武术竞赛的套路的主要来源,并且享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的美誉,是岭南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

    由来

    蔡李佛拳,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并取其精华而成。此拳起源于清朝末期,由广东新会人陈享创编。陈享早年学习蔡家拳和李家拳,后来又学习了佛家拳,并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蔡李佛拳。蔡李佛拳的命名由来是因为该拳法融合了蔡家、李家和佛家三家的拳法精华,故称为“蔡李佛拳”。蔡李佛拳的特点是动作连贯、变化无常,注重内功修炼和实战应用。在拳法中,蔡李佛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和内功的运用,使拳法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防御能力。此外,蔡李佛拳还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包括耐力、灵敏度、爆发力等方面。蔡李佛拳在现代的发展和应用非常广泛。在武术比赛中,蔡李佛拳因其较强的攻击性和防御能力而备受青睐。此外,蔡李佛拳还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舞台表演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蔡李佛拳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健身方式。

    发展历史

    诞生期

    蔡李佛拳由广东江门新会人陈享(1806-1875)于清道光年间(1836年)创立。陈享。字典英,号达亭,广东省新会崖西京梅乡人,陈享自小酷爱武术,7岁开始向同村族叔陈远赴学习,并跟随不同师傅学习蔡家拳、李家拳与佛家拳多年。陈享通过长期练习与研究,融会蔡家拳、李家拳与佛家拳的精华,并根据自己的体悟创编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拳术体系,就是蔡李佛拳。

    发展期

    1836年,陈享在京梅“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馆”,传授武学,因其技艺高超,两广各处的武术爱好者纷纷前来学艺,因此京梅村也成为了蔡李佛派的发源地。
    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发起“禁烟”,陈享率领门下弟子协助林则徐加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对抗外来侵略,后因清政府屈膝投降,林则徐被贬,香港被割让等一系列事件,陈享认清了当时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带领弟子返回京梅,一边专心传授武学,一边策划“洪圣”武馆的组织建设。
    1845年,陈享见时机成熟,于京梅设立“洪圣总馆”和“祖师堂”,在道光二十九年到咸丰四年间,陈享派陈大成、陈胜典、陈谋荣、陈典洪等人在新会县的26个乡镇开设分馆,另派陈大楫、陈典恒、陈燕贻、龙子才等多名弟子前往两广各地,开设四十多间“蔡李佛洪圣馆”,蔡李佛拳也因此成为晚清及民国时期不可忽视的地方民间武术组织。期间,陈享还在南洋泣蒙埠、明左埠、吧城埠等海外华侨聚居地也开设了武馆,为后期蔡李佛拳在海外的流传打下了基础。
    在蔡李佛拳兴盛期间,正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2年),陈享前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处担任慕客,协助太平天国训练起义军将士。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曾国潘在各地征募乡勇,陈享因害怕其朝廷命官的身份为被征用,便携带一家老小,分别到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躲避,并借机弘扬蔡李佛拳。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陈享因参与太平天国运动而前往香港避难,后又辗转至东南亚与美洲等地授武行医。
    1868年,陈享返回故乡,安排门下高徒主理各地分馆。京梅始祖馆由长子安伯主理,新会各地和江门的分馆由次子陈官伯及首徒聋子才主理,佛山分馆由张炎接替陈典垣汉主管。陈享在家梳理所学,并编写《蔡李佛技击学》等书,以供后人学习。直至清末民初,蔡李佛拳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流派,取代了曾经五大名拳的地位。

    衰落期

    辛亥革命前期,鸿胜馆教头钱维方、李苏在王寒烬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并组建民军参与辛亥革命光复佛山的武装起义。1925年,吴勤在天上庙成立南海县第四区农民协会,推动佛山农民运动开展。1926年1月,钱维方、梁桂华带领鸿胜馆部分弟子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现场警卫巡查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佛山工人代表大会也受到国民党当局镇压,钱维方、吴勤等人被迫逃亡外地,大批成员遭到迫害,鸿胜馆被迫停止运动。

    1937年7月,鸿胜馆以鸿胜体育会的名义恢复,钱维方和吴勤从海外返回,此时国内正值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钱维方和吴勤立即组织成员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举办杀敌大刀培训班并组建了战时救伤防护团。1938年,佛山沦陷,吴勤带领鸿胜馆弟子组建抗日义勇军(后改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抗击日军侵略,成为珠江敌后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禁止实战武术传播,1950年,洪圣始祖馆中断收徒教拳。蔡李佛拳的传承仅限于在京梅村,以“父传子、叔教侄”的半公开形式小范围的传授。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部分蔡李佛拳拳师被打击迫害,关于蔡李佛拳的一些史料、手抄本、书籍和拳谱也被查封收缴。

    蔡李佛拳经后人传承,至今已在清远多个地方传播开来,成为清远民间武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当前中国武术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进行蔡李佛拳拳法的习武者也逐渐增多,进一步奠定了蔡李佛拳在中国武术领域的地位。

    分布地区


    蔡李佛拳是一种融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拳法分布地区广泛,包括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广东地区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也是该拳法最重要的分布地区之一。在广东,蔡李佛拳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广泛。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都有众多的蔡李佛拳馆和武术培训机构,传授和推广蔡李佛拳法。此外,广东地区还拥有众多的蔡李佛拳比赛和表演活动,为蔡李佛拳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福建地区也是蔡李佛拳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在福建,蔡李佛拳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都有专业的蔡李佛拳馆和武术培训机构,为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此外,福建地区还积极参与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推动了蔡李佛拳的传播和发展。

    湖南地区是蔡李佛拳分布的新兴地区之一。在湖南,蔡李佛拳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爱和支持。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都有不少的蔡李佛拳馆和武术培训机构,为当地的爱好者提供学习和练习的机会。此外,湖南地区还积极开展各种武术活动和比赛,推动了蔡李佛拳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

    四川地区也是蔡李佛拳分布的地区之一。在四川,蔡李佛拳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当地武术界的支持和推广。在成都、重庆、绵阳等城市,都有一些蔡李佛拳馆和武术培训机构,为当地的爱好者提供学习和练习的平台。此外,四川地区还积极参与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推动了蔡李佛拳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

    拳法内容 

    拳术


    蔡李佛拳的拳术包括五轮马、五轮搥、小梅花、大梅花、小十字、大十字、十字截虎、十字扣打、十字连环扣打、平拳、平争拳、铁箭拳、四门桥、走生马、白毛拳、左右单脚拳、龙形拳、蛇形拳、虎形拳、豹形拳、鹤形拳、猴形拳、鹰爪拳、醉八仙拳、五形拳、十形拳、八卦心拳、斗虎八卦、达享八卦、洪人八卦、五形大八卦、梅花八卦、达摩掌、金刚罗汉掌、十八罗汉手、小罗汉、大罗汉、八极、太极等39套。于拳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点还有对拆,拳术对拆有五形拳对拆、白模拳与蛇鹤拳对拆、龙形拳与虎形拳对拆、鹤形拳与白毛拳对拆、三形拳蛇形对打、四门桥对拆、截虎拳与金豹子对拆、狮球与狮子对拆等多种方式。其拳法特点为腰灵膊活飞砣劲,偏身出手快如风,腾挪闪避进退稳,横标直插腰腿功。

    器械


    蔡李佛拳的器械套路有64套,所使用器械主要分为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辅助器械和独门器械五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器械中也有对拆一说,器械对拆分为双夹单棍与大红旗棍对拆、单刀藤牌碟对大杷、双刀与梅花枪对拆、单腰刀对缨枪对拆、单腰刀对雨遮、梅花枪与双腰刀对打、十八点阴阳棍对打、金刚杷与双锏对拆、虎尾棍与桥凳对拆、大关刀对板凳、白手与单刀、五郎棍与蝴蝶双刀对拆、单刀蝶与金刚扒对拆、阴阳八卦棍与八十八点棍对拆、梅花枪与左右枪对拆、青龙剑与雌雄剑对拆、英枪与关刀对拆等表现形式,也延伸出三人对拆,四人对拆,对拆组合等套路。

    桩法


    蔡李佛拳有桩法共18套,包括有称桩、沙包桩、碎手桩、穿龙桩、三星桩、马桩、刀桩、棍桩、小木人桩、大木人桩、大开门桩、小开门桩、大竹林桩、小竹林桩、大八卦桩、小八卦桩、大梅花桩、小梅花桩。

    功法


    蔡李佛拳的功法多以练习自身基本功为主,包括走生马、扯拳、打沙袋、沙枕练习、石锁练习、石担练习等。

    狮艺套路


    蔡李佛拳留下来的狮艺套路共9种,包含:擒龙奇宝、蟹青、盆青、五行令旗青、五行四方青、睡佛采灵芝、正义凛然青、狮子出洞、狮子上楼台。蔡李佛拳的醒狮规矩与礼仪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醒狮点目,不能舞盲狮;第二是起狮礼仪;第三是会狮礼仪;第四是入庙、入屋礼仪。狮艺套路则由三个部分组成:1.狮子起舞。即狮子擂鼓参拜后,探路寻食,发现青阵后观察绕行一周,找到破阵方法后蓄势待发。2.主题破阵。舞狮容易采青难,狮子按规矩用不同方法破不同的青阵,如表演惊青、食青、吐青、醉青等。3. 结局。
    价值影响

    爱国主义


    蔡李佛拳又被称为“红色拳种”,陈享及其门下传人秉持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至”的思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林英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1839年-1840年,陈享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张扬民族大义。鸦片战争期间,陈享率领众弟子加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抗击侵略者。1854年,陈享参与同门师弟发动的“扯旗起义”。1905年,民国革命期间,为抵抗清军,蔡李佛拳弟子李苏组织了一支以佛山鸿胜馆蔡李佛拳成员为主的民军,约100人左右。1922年,蔡李佛拳弟子梁桂华、钱维芳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佛山工人运动。1937年,淞沪战争期间,鸿胜馆国术部主任陈艺林,应邀前往上海演示大刀杀敌术,并将蔡李佛大刀术作为抗日杀敌的重要利器,向全国推广。1938年,吴勤率领200多鸿胜馆成员组建抗日游击队,于佛山等地抗击日寇。诸如此类事件,均表现了蔡李佛拳传人忠国利民、临危不惧、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每年4月份,佛山鸿胜蔡李佛拳协会都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馆内的成员、学员参观吴勤烈士陵园、陈盛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向英雄致敬,加深他们对先辈们事迹的历史认识,增进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继承先辈们“忠义、仁勇、道德”的侠武精神。

    实用价值

    蔡李佛拳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防身行和审美性。第一,防身性,蔡李佛拳融合蔡李陈三家拳法之所长,以“挂、捎、 插”的独门技法将“连捎带打,环环相扣”的攻守策略运用自如,做到“招即是打,打即是招”的见招拆招对抗机理,灵活运用于实战,体现出实战技术应用特征。清朝同治年间,陈享在金山大埠,击败大力士基利士,于香港跑马地击败英国人雇请的俄国大力士。清末民初,黄玉声赴日本大阪攻擂全胜而归。19世纪40年代,胡云绰于佛山击败白俄罗斯拳手,都表示着蔡李佛拳技击实用性。第二,审美性,蔡李佛拳协调的技法动作以及舒展的架势,可以体现出武术动作中的韵律美,进而促使民众在审美意识趋势之下,对拳法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促进蔡李佛拳的广泛发展。第三,延伸性,蔡李佛医药以蔡李佛武术为基础,他们武医兼修,采用气功治疗的理念打通经络,运用发气、导引、按跷、推拿等技巧与药物治疗相配合。

    文化价值

    蔡李佛拳武学思想及拳法的理论依据,均得益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儒(仁义礼智信勇)、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佛(无念为宗、真如境界)三家思想,孕育蔡李佛拳长盛不衰。而蔡李佛拳名字的由来是借“蔡李佛”来表达对三位恩师的栽培教导之恩,新会京梅蔡李佛拳洪圣始祖馆的对联是“蔡李佛门源自始,少林嫡派是真传”,创拳而不自封,表明了尊师重道的品德。蔡李佛拳摒弃门派之见、兼顾包容,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具备习武的尚德者均可练习,蔡李佛拳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文化,来培养习武者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鸿胜馆受民主革命风潮的影响,订立“三不交”原则,即“官吏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坚持以劳苦大众为传授对象,展示蔡李佛拳以民族大义为重,助人为乐的鸿胜精神。蔡李佛弟子每天需“祭祀祖师、缅怀先贤、怀念前辈”。蔡李佛拳集诸多文化元素于一身,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体现了武术的道义。

    代表人物


    陈享

    陈享是蔡李佛拳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广东新会,早年学习蔡家拳和李家拳,后来又学习了佛家拳,并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蔡李佛拳。陈享在创编蔡李佛拳的过程中,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注重内功修炼和实战应用。他主张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和内功的运用,使拳法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防御能力。陈享的贡献在于将三种不同的拳法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武术拳法,为后人学习和发展蔡李佛拳奠定了基础。清同治年间,年近花甲的陈享应香港广东会馆之聘,任武术教头。1868年陈享落叶归根,重返故里。他继续指派高徒主理各地分馆。享公在家安度晚年,期间仍孜孜不倦,系统辑编武学理论,专注著书立说,将少林内外功法、跌打医术、佛家技击心法,西洋搏击技法等特点,结合自己平生所学和多年实战经验、教学体会总结编成《蔡李佛技击学》等书,以传后代。

     陈华顺

    陈华顺是陈享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武术事业,在广东地区广泛传播蔡李佛拳。他不仅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建立了许多蔡李佛拳馆和武术培训机构,还积极推动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扩大了蔡李佛拳的影响力。陈华顺在传授武术方面非常注重师承关系,强调徒弟要忠诚于师门,保持蔡李佛拳的传统和纯粹性。他的贡献在于推动了蔡李佛拳在广东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

     陈忠杰

    陈忠杰生于1963年。2008年3月确定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蔡李佛武术发源地――广东江门新会崖门京梅村。8岁时先后跟随同村蔡李佛拳师陈华灿、陈扶清等多人习蔡李佛拳艺。自1984年始开始收集蔡李佛拳派的有关资料并进行理论性研究。1999年5月担任蔡李佛始祖拳会会长至今。于2008年5月编印《蔡李佛拳基本功》教材,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广。2005年担任广东省旅游节开幕式江门分会场《武在江门》之《蔡李佛奇葩》武术表演项目总教练。2008年12月举办首届蔡李佛武术(国际)精英赛。2010年12月9日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邀请80多名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弟子到新会参加第五届蔡李佛武术国际交流活动。

    多年来,积极组织向社会宣传演示,让蔡李佛武术介入地方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同时,推进武术交流活动,大力弘扬蔡李佛拳,蔡李佛始祖拳协会得到很好发展,会员队伍得以空前壮大。蔡李佛武术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传承和推广普及该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较大贡献。

    传承与保护


    传承现状


    蔡李佛拳经过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人练习和喜爱蔡李佛拳,但随着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蔡李佛拳的生态环境正遭到破坏,精神和文化内涵渐趋淡化,许多传统套路及其技法也面临失传,所以国家做出了调整和保护措施。在各方面宣传蔡李佛拳,于2008年6月宣布蔡李佛拳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重修和重建武馆。目前,蔡李佛拳相关协会主要有:新东方武术总会、蔡李佛国际功夫联会、世界蔡李佛功夫联会、香港蔡李佛功夫国际联会、吕烈国术总会等全球范围内多个协会组织。

    保护措施


    1979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通知》的文件,同时对蔡李佛拳也进行了挖掘整理,收集了大量蔡李佛拳的资料。

    1984年,广东省武术馆举办了第一届蔡李佛拳培训班,区汉泉为武术顾问,彭正庭、董德强、洪永兴等任职教练。

    1998年3月,经市文化局上报市政府审批,佛山鸿胜馆在太上庙复馆,并更名为佛山鸿胜纪念馆。

    1999年,鸿胜馆与佛山市第五小学、深村小学等学校进行合作,传授蔡李佛拳。

    2001年,蔡李佛拳的始祖拳注册了教育培训、音像图书等6项蔡李佛专利。同年,新会蔡李佛拳始祖拳会与崖门黄冲小学开展韩蔡李佛拳校馆合作。

    2001年12月9日,新会崖西京梅村蔡李佛洪圣始祖馆重修落成揭幕。来自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新西兰、波兰、阿根延、哥伦比亚、法国、芬兰、德国等13个蔡李佛海外分会和香港、澳门、广州、中山等国内蔡李佛分会传人500多人参加揭幕仪式和归宗溯源,并举办了盛大的蔡李佛源流及发展研讨会。这是蔡李佛拳术开创165年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2008年,蔡李佛拳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为庆祝蔡李佛拳申报成功,第一届广东省蔡李佛武术(国际)精英赛召开,吸引了国内外50支参赛队伍共500名武术爱好者参赛。

    2015年3月,佛山蔡李佛鸿胜堂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进行合作,从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资源共享等4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合作。2016年9月,因学校原因,合作取消。

    2016年11月10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蔡李佛拳列入教学大纲。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